跳到主要內容

跨境電商B2B 平台首頁差異之簡易比較

跨境電商B2B 平台首頁差異之簡易比較

多數的B2B網站版面首頁設計,設計都包含商品搜尋跟商品目錄搜尋, 且都以商品搜尋為主. 商品搜尋再區分為一般搜尋跟進階搜尋,這幾乎是B2B的標準設計, 商品搜尋是針對搜尋商品目標很明確的商品的買家,商品目錄搜尋則是針對商品目標不明確或是商品名稱不確定的潛在買家. 如果網站缺乏商品目錄搜尋的功能,對於搜尋目標不明確或商品名稱不確定的這類型的潛在買家,極有可能產生很高的跳離率, 為了滿足這兩種類型的買家,這就是為什麼所有B2B網站的是如此設計, 看一下Global Source易成網(買賣旺)的設計也是遵循此一原則設計而成.



網站: Global Sources

阿里巴巴國際站設計方式, 雖然也涵蓋商品搜尋跟商品目錄搜尋, 從版面位置跟版面大小判斷,很明顯商品目錄搜尋功能是被弱化.首頁中商品搜尋中的進階搜尋功能也被拿掉,這樣的設計真的很違反B2B設計的常規.一般的網站如果設計成這個樣子,買家的跳離率一定很高, 但是阿里巴巴國際站的設計為何採用這樣的模式呢 ? 這樣的設計如果不是很差,就會是很好.




點進B2B的網站比較少會是一般消費者,多數會是採購,老闆,競爭對手跟廠商四類人,潛在買家進入阿里巴巴國際站的首頁,因為沒有進階搜尋跟刻意弱化商品目錄搜尋的功能, 在搜尋時只能仰賴商品名稱的搜尋,就因為如此網站就累績大量的商品關鍵字的大數據, 阿里巴巴國際站就成功的把每一個流量換化成有效的商品關鍵字, 但是這樣類型的設計方式不像是B2B網站的設計,反更像是搜尋引擎的設計.


就是因為這樣特別的設計,潛在買家在阿里國際站阿里巴巴國際站搜尋關鍵字詞的數量會相對於一般B2B 網站,在相同時間,累績的關鍵字詞相對高很多. 最大的風險會是潛在買家的跳離率可能會很高. 有利於發展P4P(Pay For Performance)廣告業務.

但從Alexa 排名的排序來看,這樣的問題對於阿里巴巴國際站已經不會是一個問題了.


除此之外,因為網站定位不同,所以首頁還有若干差異。例如Global Sources 還注重在辦展,阿里巴巴國際站則是放在RFQ 跟目前極力推展的線上發貨,易成網(買賣旺)就相對比較傳統.這些都可以從B2B的首頁可以觀察到的.


衍生閱讀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高曝光低點擊的7-11 黑金

高曝光低點擊的7-11 黑金 近年來便利商店的快速發展, 商品銷售的範圍也從早期單純的食品 、  飲料  ,擴張版圖提供服務到繳款服務、金融、  服飾、熟食….等等. 2004年7-ELEVEN 以City Café 為品牌進入咖啡市場, 發展迅速.在2012年7-ELEVEN咖啡的銷售達一億五千萬杯,至2014年達到兩億杯. 店數也從2013年的4,870家到最近公布約 5,000 家.咖啡也成為7-ELEVEN 最賺錢的三金之一, 其他二金分別是 綠金的生鮮蔬菜跟白金的霜淇淋. 咖啡因為有分為熱飲跟冷飲,幾乎所有的熱飲為了隔離熱度,都會在原紙杯外再套上一個隔離杯套. 觀察目前隔離杯套直接目的,除了隔離熱度外,間接目的用在展示公司形象 、商品形象、還有活動宣傳 .

阿里國際站 如何建立產品標題

阿里國際站 : 如何建立產品標題 商品命名考量是好唸 、 好記 、 容易搜尋 . 好唸和好記的名字容易口語傳播 , 所以產品命名時要盡量避免拗口的詞句 , 例如 2013 年大陸有一部片 , 片名是 ” 我的男男男男友 ”, 在宣傳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不斷對導演抱怨片名不好記,甚至多次建議導演改片名 , 後來導演還是不為所動 , 最後總票房金額是 762 萬人民幣 ( 資料來自 : 電影票房 ) , 雖無法斷定有直接關係 , 但是片名拗口且票房不理想也是不爭的事實 .   在電商平台中 , 產品刊登是最重要的 , 因為產品不上架 , 沒有人知道公司是在賣什麼樣的商品 . 但是在產品在刊登後 , 產品標題 的生成跟 關鍵字 的涵蓋就非常重要 . 一般 B2C 的平台在進階搜尋時 , 買家還可以依照價格排序來做搜尋 , 但是在 B2B 的平台 , 商品露出就要依照商品的品質分數 , 特別是在像 阿里巴巴國際站 內賣家跟商品的數量都非常多 , 如何露出就是一門大學問 , 但是露出的前提是商品的品質分數跟精準度 , 標題的生成就很重要的 .

B2B 能發展共享經濟嗎?

B2B 能發展共享經濟嗎 ? 閒置資產透過平台串接兩方 , 賺取報酬 . Uber 帶起共享經濟的風潮 , 興起一波透過平台將閒置的資產活化來賺取報酬 .Uber 在消費者中引起廣大的回響 , 是除了運送之外 , 更提供了一個安全 , 體貼的服務 簡單看起來就是透過平台串接兩方 , 供應方提供需求方的服務 , 賺取費合理的報酬 . 載體 ( 車子 ) 的所有者在閒置時間之下,透過平台 (APP) 的媒合或介紹,所有者透過載體對客戶提供服務 ,平台提供收付款的金流解決方案。 在這個共享經濟的潮流之中 , 載體的所有者經由閒置的載體如房屋、汽車 , 透過這種共享的平台 , 如 Airbnb 和 Relayrides   進行分享 , 收取報酬 . 共享的定義應該是利用現有閒置的資源 , 提供服務賺取報酬 , 強調是既有且閒置 . 但是如果是二房東將房間透過平台 , 利用號稱共享的 APP 分租出去 , 算不算共享 ? 周先生看朋友經營 Uber 生意不錯 , 因為也有換車需求 , 所以將車子購買等級升級並提前換車 , 這樣算不算共享經濟 ? 目前共享經濟目前的定義看起來莫衷一是 , 不夠清晰所以暫不著墨在定義上 . 先看其發展   圖 : Pixabay